顯示具有 Hollywoo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Hollywoo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0月31日

Woody Allen: 《愛情失控點》、《咖啡・愛情》


2015年11月12日,去試映會看了‪ Irrational Man愛情失控點
關於處於抑鬱很正常的年紀的哲學教授,跟花一般美麗純真的女孩,的故事。
結構有點類似Match Point愛情決勝點,但____。(還是不爆雷得好)。
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口味很重,
就像你不敢抽大麻於是試著把自己灌醉發發酒瘋,
從本片可以紮實地感受到自己不敢嘗試的失控快感(Woody Allen選角跟導戲的功力所在)。

在臉書上摘要了幾個感觸:
1. 少一個壞人世界會變好一點(又忍不住想討論廢死)
2. 20's與50's的膽識不太相同;想了很久很久的那種,爆發力可以很驚人。所以不要停止對存在的思考。
3. 三體有類似的文字:人生是由成千上萬的偶然組合而成,如果你的人生目前順遂,要感激機率。May the odds be always in your favor。
4. 執行力是ego及super-ego的分水嶺。(該讀一下心理學惹)
5. 迷戀的人總是盲目,但當你沒有執迷時,就清醒嗎?
‪#‎敬所有想讓世界更好的憂鬱靈魂‬






2015年12月1日,是Woody Allen的80歲生日。
特地股溝他的quotes,意外讀到某個標註來自於他的生死觀,
姑且不論網路上附有名人肖像跟文字合在一起的佳句圖,通常來源信度低,
但因為很喜歡,所以還是把它當了一回事。

二維是平面、三維是空間、四維是時間、五維...我不知道是什麼。
浩瀚宇宙,說不定某個地方(?)四維的時間軸就是倒著走
生命像伍迪艾倫許願的這樣,從衰老到青春到原始受精卵...
出生於養老院、在爸媽的性高潮中死去。

這段話會一直刻在我的心裡,在不同時刻有不同的發作...就像Midnight in Paris。
(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命題)

"The problem is no visiting often and staying long enough."

2014.9.7 小太陽的臉書
[La Belle Époque]
小太陽:妳確定妳要從頭看?30秒內一定會落淚噢。
小官:為什麼?
小太陽:因為會太想念巴黎…
小官:以後能夠再回去的地方,有什麼好哭的。
小太陽:聽妳這麼說,我更想哭了。Because it's not RIGHT NOW.
同一時間,出現以下對白(本劇的開場白)。
Gil and I are totally in the same shoes. Tears dropped on my face.
---------------------------------------------------------------
Gil: This is unbelievable! Look at this! There's no city like this in the world. There never was.
Inez: You act like you've never been here before.
Gil: I don't get here often enough, that's the problem.

2016.9.5 去紐約之前,把擠乳溝的時間拿來看了 Cafe Society《咖啡・愛情》

比佛利山莊的游泳池跟紐約的俱樂部真難抉擇;
巴比的家人每個人都有Woody Allen的影子;
他就是忍不住要虧猶太教的缺乏彈性、猶太人刻板印象的變化形、碎念上帝創造的死亡、嘲諷人生是虐待狂創作的喜劇。


喜歡這部片的步調,也可能是30年代的魅力無窮,
那個希特勒還在光明奮鬥的時候,第二次戰爭尚未到來。
悄悄地劈腿、漫漫地追求、輕輕地傾聽舅舅訴說煩惱、慢慢地將黑金制裁...
在真相或答案浮現之前,跨年倒數親吻之後,
手裡還有時間,懵懵地思索什麼是真愛。

Love is irrational. You FALL in love.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或許不是跟你喜歡的人牽手到永遠,而是他能夠永遠保有當初你愛上的那一部分。於是剎那也是永恆。
#最後一幕是最重的鼓聲
#BlakeLively每次都讓我怦然無法筆墨
#黎明時分的中央公園真美

2016.9.13. 小太陽到紐約。放完行李的第一站: 中央公園

2012年8月30日

[劇透] Wanderlust 漫遊癖




當然是因為女神Jennifer Aniston而收看 *笑*

嚮往在紐約的生活,
George and Linda在生活水準最好街角還有好喝咖啡館的西區買了飯店式住宅
一個蝸居,
透過視訊跟亞特蘭大的老哥作新屋導覽只需要三秒;
白天屋內的空間是客廳、晚上鑲嵌在牆壁內的床架放下來就是夫妻可以親熱三秒內不小心就睡著的地方;
入厝派對大家只能立食聊天;
朋友挖苦他說~super small, and, very expensive?!誰能這樣一舉兩得?你真幸運!”
(幸好有一大片的落地窗,可以鳥瞰紐約西區的風景…不然跟監獄真的沒兩樣)

然而入住隔天,George的公司破產倒閉、Linda的企鵝紀錄片被HBO回絕,
失去收入、繳不出房貸的他們,只好流浪街頭
回去亞特蘭大的途中,他們發生了交通意外,只好借宿一晚在一個嬉皮社區
因為這一個驚奇美妙的夜晚,他們決定成為一份子,展開了兩週特別的生活體驗。

這個rural commune是自給自足的生活圈,靠賣農作物與手工編織品賺錢,
基本上就是禮運大同裡講的天下為公的實踐,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女老幼的關係很緊密,甚至超越家庭關係: 房間跟廁所沒有門、物品共享、誠實圈說出內心話、開放性關係等。

劇中的波希米亞風格,自由與開放,真的真的真的很迷人。
(也是我最喜歡這部片的部分)
清晨在樹林裡做運動,吐氣吶喊,天人合一(還要think global)
傍晚群聚彈吉他打鼓唱歌,晚上當然還有大麻
吃素、不殺生、自然(自助?)分娩


然而看似完美的生活,就在Linda偷偷跑去鎮上的拖車餐廳吃肉時,
遇見了社區裡最年長的老人(同時也是那社區的landlord)也在吃肉,
他有所感慨地點破這個光景
“41年前我跟另外9個好朋友(這些人都不在了)買了這塊地,享受自由演變到現在這樣,有時候我覺得好像失去了一點真實…”

嬉皮”在美國的音樂藝術政治層面均有發生影響,迷幻搖滾、藍調、和平主義(彩虹)...等都是這個反文化思想之下的產物,
但很妙的是,在很多美劇裡,他們總是有個很亮麗驚艷的出場,卻以狼狽難堪的形象畫下句點。
例如過度情緒化(價值觀衝突時)、例如濫交、例如嗑藥。
(美劇Happy endings很愛影射反諷特定族群。劇中甚至模仿walking death橋段來諷刺做作的嬉皮人士,真是苛薄得一點都不手軟)
最後,GeorgeLinda因為對人生觀與認同感的衝突而鬧翻,Linda留在社區,George回去亞特蘭大的哥哥家;
某些令人擔憂的信仰被戲劇化地凸顯(例如:出生兒不剪臍帶,要讓它自然乾掉脫落)
以及年輕有才華的領導者變成了破壞平衡、濫用free sex的人
最後的最後,鬧劇終於喚醒主人翁對真實的知覺。
兩個相愛的人發現: You are where I want to be.

通常我們只有在have nothing to lose的時候,才有wander的勇氣。(至少本人是啦)
兩袖清風的wander過後,才發現原來我還擁有很多。
It's great to wander for a while. 

雖然夢幻社區不是我們的終身契約,
但還是可以拈花惹草逛花市、攝取有機食物、主張愛與和平及政治參與、愛護動物、用三聲的嗡開始一天的活力...

至於分享,當分享牽涉到平等的規範(mine is yours so yours is mine as well、I can do what you've done to me ...),最後容易淪落成trick,或是期待的失衡。
與其期待與他人分享,不如讓自己成為giver。

說到這裡,今天收到了處女座壽星貓同學的手工驚喜禮物,這算是嬉皮精神吧。
Love and Peace !

更多Wonderlust劇情介紹: http://www.imdb.com/title/tt1655460/

2009年3月9日

[天線]電影連發

[七生有幸 Seven Pounds]


你是好人嗎?

我很欣賞Will Smith。感覺就是個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的完美明星。
好萊塢影片看久了,漸漸也會跟某些演員培養出共同的挑片的默契。像是Will--據說他是個用科學數據在挑選劇本的人;或是"以前"的Adam Sandler。

謝謝Show的友情贊助,我從<班傑明>、<他沒那麼喜歡你>、<七生有幸>三大院線強檔中,挑選了據說比較悶的這部片,多多少少也是因為free的關係,我就不用在之後苦惱該不該花錢看這部片了。哈。

上一次看Will,是評價兩極的「我是傳奇」,我一個人在戲院哭得死去活來。
「七生有幸」的感覺比較接近「當幸福來敲門」,但前者是部沈重的片,要有心理準備。
因為看過「我是傳奇」,所以較能接受從頭到尾都眉頭深鎖又lonely的Will(畢竟對他的既定印象還是先從ID-4跟MIB的陽光男孩建立起來的)。

對於劇中Ben的選擇,我覺得太悲情了,
當然我很難想像若是自己剝奪了數個人的幸福,那是多麼教人喘不過氣的生不如死,
但或許我會用存在的方式補償、創造更多的幸福給更多人,而不是用1:1的形式。
不過這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氣,活著、背負、等待、救贖。

這是看完可以想很多的片。

[我和我的小鬼們The Class]


這部片是跟大芬&路塔一起相約去看的。
去戲院之前還特地看了影評,只知道很多教育工作者覺得心有戚戚焉,有感而發地發表了心得。
看完之後,我深深感受到一種恐懼。對未來的恐懼。
(不過跟劇情的關連度不高)
在我肯定讚賞現在小孩的創意與多元發展,為未來的社會帶來無限可能,
卻也發現因為台灣生育率越來越低,可能造成的社會問題。
核心家庭的比例越來越高,家長對小孩的尊重與開放程度也會較高,這是很好的事。
雖然很多人擔心小孩的自我意識過強,
我覺得更可怕的是人口老化&新台灣之子的問題。

我無法想像我老了去西門町時,看到滿街都是銀髮族邊吃銀寶邊扛單車;
或者,新台灣之子的問題擴大成階層鴻溝,形成歧視,就像電影裡最常被討論的種族問題;
亦或是融合而向下垂墜沈淪,變成一種彼此的拖累、社會退步。

總之,最近有因為這部片以及可愛的Goody到來,我開始鼓吹大家為「優化台灣」多生一點小孩。特別是對我們家優秀又嘴硬的老闆。:P

沒生過小孩的人,常擔心養小孩辛苦、花錢、小孩將來不快樂或變壞,
但我相信好歹也是社會中流砥柱的大家,怎麼樣教養應該都不會比「媽媽都有講」太差吧。

自認為是菁英的朋友們,請加油。

[舞舞舞 Rumba]

【舞舞舞】是怪咖導演三人組費歐娜高登、多明尼克阿佩爾與布魯諾羅米,繼榮獲2006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愛上冰山的女人】後的全新力作。三人再度自編自導自演,精采爆笑的誇張喜感、豐富的肢體動作、色彩繽紛的場景構圖,讓觀眾沉浸在超現實的現代愛情童話中。於2008年坎城影展國際影評人週首映後,贏得國際媒體與觀眾的爆笑好評,法國費加洛雜誌盛讚「堪稱喜劇電影泰斗卓別林與基頓的接班人!」。Variety更讚道「彷彿是由西班牙超寫實主義電影大師布紐爾編劇、法國現代喜劇大師賈克大地執導的“芝麻街”電影」。
這部也是大芬強力推薦的法國片。
而且它真的是一部情比金堅的浪漫愛情電影。
當你蹲馬桶看雜誌發現有「請從兩張相同圖片中找出10個不同之處」的Quiz,
八成的人應該即使冒著得痔瘡的危險都還是要找出所有答案,才要擦屁股走人。
看這戲的心情有點類似如此,
整部片幾乎都是劇場+默劇的形式詮釋,
加上視覺刺激似乎有強化作用,即使片中有很多老梗,
你仍會忍不住抓住所有小小惡搞的點,然後開始拍手大笑。
而我們眼中不可思議的瘋狂,在他們的世界裡又是如此理所當然,
真的會感染擴散,教人忍不住想要突破一點什麼、做些瘋狂的事。
(例如:我們後來突然說起大芬的小孩要在六號出口做街頭表演...?!)
所以,我有點想看看「愛上冰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