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JMW Turn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JMW Turn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2月25日

[哈囉 曼哈頓] Day2 in New York_Part.1: MET大都會博物館/Grand Central & Shake Shack > Blue Bottle

[Day 2 in New York. 2016.9.14]

Food Truck > MET > Grand Central & Shake Shack > Blue Bottle > Roosevelt Island Tramway > Madison Square Garden



出發前做功課的時候,會看到很多人為MET貼上世界第X大的博物館(美術館)好像一定要放進bucket list一樣,但我愛歐洲勝過美國太多,已經看過頂尖的博物館及美術館: 

蘇格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cotland (2011)
最指標性的展示品,我個人認為是工業革命的蒸汽引擎那些,因為瓦特是蘇格蘭Glasgow人;還有桃莉羊。但小朋友一定是去看動物區、恐龍標本
更多介紹看別人的

大英博物館 British Museum (2011)

埃及跟希臘館最有名氣,搶走希臘人的帕德嫩神廟不還人家還說希臘人沒有保管的能力其實好像也是齁,希臘現在連島都拿來賣了
更多介紹看別人的

梵諦岡博物館Musei Vaticani (2013)

最驚人的博物館,一堆漂亮又歷史悠久的玩意兒,這輩子少數讓我排隊排得心甘情願又心平氣和的地方;西斯汀禮拜堂 Cappella Sistina的天花板只是不枉此生的附加價值之一,無法代表全部只能說羅馬教宗才是最幸福的世界首富
更多介紹看別人的


烏菲茲美術館Uffizi Gallery (2013)

 維納斯的誕生、春,還有一排都是雕像的迴廊,出來還有領主廣場一堆矯飾主義的雕像堆的好像特賣會...
更多介紹看別人的

倫敦-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2011,2015)

世界知名畫家的收藏很多,當然主要是要看英國畫家Turner(英國有名的畫家真是不多);梵谷的第一幅向日葵也在這裡
更多介紹看別人的



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2014)
本身就是一棟很美的建築,très Paris! 吸引我的是1840~1890年代的印象派(米勒的拾穗、梵谷的自畫像、雷諾瓦的彈鋼琴的少女、莫內、塞尚、高更、竇加等),還有美麗經典的大鐘
更多介紹看別人的

彷彿炫耀(yes, i am)地列出這些,但其實我也是個二次去巴黎都沒有進去羅浮宮而一直在公園睡覺的俗子,所以MET這個time-consuming(我喜歡悠閒旅行但不想腿走到斷掉)的景點讓我掙扎許久。

最後衝著不需門票只要自由捐獻這個點,還是決定來看看。






到Met已經中午,先補充體力,所以點了food truck的雞肉沙拉,還行;
就像東京的商務旅館,該有的都有、都夠,但沒有更多超乎期待的了。
挑了離噴泉近一點的座位,希望可以順便吸收都市裡的少量負離子。


入場的時候,發現MET的自由捐獻跟British Museum不一樣! 
大英是入場或離場有個捐獻箱,你進進出出想捐就捐,但MET還是要取門票的!
所以你是排隊在窗口告訴櫃檯的人說你要捐多少,
他再打一張上面寫著慷慨或吝嗇的票給你(對,上面寫你捐多少)!
而且票口還有"建議成人/學生的每人捐款金額"當作benchmark...
Suggested admission is $25 for adults, $17 for seniors, $12 for students, and free for children under 12.
Soooo American!!!
排我前面的一對夫妻付了20元(對,我想要不同的、更合理的benchmark!),
突然覺得結婚真好,20感覺不小氣,但一個人攤下來才10元,一頓午餐換博物館還行,
但我隻身一人捐10元竟然連個學生都不如!!
內心的身價小劇場彷彿演了一個光年,
捐款的臉皮很薄、裝小的臉皮倒是很厚,最後說服自己其實跟學生看起來差不多,
所以輪到我的時候,決定出15元,大約是一頓拉麵午餐定食;
心有點滲血...還是英國的博物館有大愛。



補充: 隔天早上,我在青年旅館的餐廳吃早餐時,赫然發現活動行程表有Met Museum Tour,門票加導覽報名只要12元!! 我開始相信我的門票驕傲地寫著"慷慨可愛的台灣女學生"!!



付錢時是少女,逛起來變阿桑(因為不想浪費我的捐款)。
Met超大,就算有地圖還是會迷路的...Met內部地圖
除了我要主打的印象派繪畫,HOLA的碗盤也要看看、五股工商家具展區也要挑挑我喜歡的家具...


做功課時沒有特別留意的,於是變成驚喜的是700號的The Charles Engelhard Court-
放很多雕像的大廳,旁邊就是The American Wing Café;
一般來說好天氣走室內活動會有點可惜,但這片藍天讓我覺得很幸運選了這個時間入場,
看著灑進來的陽光,配著講故事的雕像,反而成了最最最iconic的MET回憶。




好像在拿著自拍神器照相的父子,很想湊進去拍一張

Met最著名的展廳可能是埃及丹鐸神廟(Temple of Dendur),
右側整面的玻璃窗將中央公園的綠意帶入室內,展廳內的水池周圍立著古埃及雕像,而整個空間的焦點是被水池環繞的丹鐸神廟。這是少數我見過跟展示物結合的很美的空間。

關於神廟的介紹
1. 埃及神廟的鮮豔色彩: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為神廟著色」計畫
2. The Top 10 Secrets of The Temple of Dendur at NYC’s Met Museum





看了古埃及跟南美洲文物之後,就是自己比較有感覺的繪畫(顧爺上身的時間):

  • 愛芭蕾舞者的大鬍子竇加
  • 畫日出到後來就畫個印象的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

睡蓮over and over again...


日光下西面的盧昂主教堂(畫了很多幅,但光線各有不同)

Ice Floes (某年很長的冬季,莫內看到塞納河的冰雪,創作很多幅不同視角的浮冰)


每次看都覺得他強烈又特別,自己就是一派;孤獨地強到古今沒人敢加入這個流派。
如果我有錢,最想買的應該會是他的真跡。

自畫像原來在這裡!!!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大碗島(傑克島)的星期日下午
關於秀拉跟這幅畫原來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怎麼會有一隻猴?!),請看
  • 很會畫空氣(?)的印象派精神領袖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透納
像空氣瀏海一樣有空氣感的威尼斯運河


而我另外喜歡的畫還有這幅,好像圓規畫出來的彩虹

最後來到頂樓花園,可以看到中央公園外的一些些天際線,有吧台,可以點杯香檳消暑~~



不過當下沒有座位而且太陽直曬很熱,所以我不久就下樓避暑了。

Grand Central中央車站的某一面在施工,其實整個紐約到處都在施工,鷹架好多、路上坑坑洞洞,簡直是台北的孿生胞兄;台北車站有騰出一個很大的站前廣場,中央車站卻更龜瑟地擠在高架橋旁邊,外觀其實有點讓人喘不過去,裡面觀光客多,趕路的人也多....

然而,走進去的那一刻,還是忍不住驚嘆了。
昏黃的燈光讓金碧輝煌顯得低調典雅(眼睛需要適應一下)
漂亮有氣質,一點都不像紐約的一部分(這是稱讚)






阿兵哥站在復古的窗台,好像穿越時空到二戰....

 喜歡牌子翻翻翻的復古時刻表

星座圖天花板,在星空下多站一會兒,真會有種浪漫的感覺
(結果Apple Store跟果粉在這裡煞風景這樣)

地下室的美食街也有一番風味,Shake Shack初體驗在這裡



很喜歡這個郵筒,但旁邊的書報攤根本沒賣郵票!!!!
雖然是國內信件,似乎也已經不能收寄信了(中央車站外附近有郵局)

回到地面,發現地板竟然是濕的,天空有意無意地落著小雨,帶點涼意,
就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發現一個路人高舉手機,他看我注意到他就說,
妳看,有彩虹!


忘了下雨帶來的困擾,我也跟著拍起照片,結果不久雨就完全停了!
街道反方向的天空,出現了艷紅的夕陽。

回到洛克斐勒廣場,我買了一杯藍瓶咖啡,店員說我的連身褲裙很好看,
我開心地繼續太陽下山後的台北胞兄城市的探索。

(等紅綠燈的街拍)

2015年7月1日

[腰子] Day4 in London:Tate Britian_Tate Modern_Wimbledon Live_Meet 阿珞

今日行程: 
Tate Britian>坐船>Globe Theatre>Tate Modern>Wimbledon Live@One New Change > Manor House附近的土耳其餐廳(3區)


今天倫敦竟然33度,說好的避暑呢。
房間、公車、tube都像保溫箱一樣熱,幸好今天的行程是兩個Tate美術館,可以吹冷氣。







相較於其他知名美術館,Tate Britain低調安靜許多。最有名的是英國之光-Turner(就是畫個印象就很屌的印象派前輩)有一間專屬他的總統套房收藏室,糊糊濛濛的作品超多。



(自畫像與相關介紹)

這幅畫是描述此美術館當年啟用的典禮。




拜見了顧爺介紹過一幅很有名的"迦太基帝國的日落"他的兄弟作品“迦太基帝國的日出"就收藏在第二天行程的National Gallery裡





後期的Turner畫日落就變成這副德性相當印象派的味道了~


除了Turner,另一位常被拿來跟他比較的英倫風景畫家John Constable。

 Constable的作品: The Opening of Waterloo Bridge 

The Glebe Farm 



Sketch for Hadleigh Castle



關於他的其他介紹文章: 浪漫,理性,以及孤单的绘云人-约翰·康斯特勃和他的时代
不過,我還是覺得寫得最好的是顧爺~~~

另外一幅畫是我當下看便很有震撼,覺得相當面熟的一幅-Ophelia:




這張是我2013年曾PO在臉書上的照片(Pinterest逛到的),當時還不是知道有Ophelia這幅畫耶,只覺得這個畫面漆美冷酷,某些被客戶整的moments,這張照片就完全可以表達我的心情。當時VOGUE應該也是在向Ophelia致敬吧!!

Ophelia是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裡的女主角,很悲傷的愛情故事。
相關資料: 奥菲丽娅(百度百科)

在館內有個美術系的教授在畫前對學生們解說很久,所以更引起我的興趣。

模特兒Elizabeth Siddal是Millais的畫家好友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i的情人。Elizabeth Siddal舉止優雅,散發著謎一樣的憂鬱感,眼睛是深灰色,嘴唇略厚,還有一頭紅褐色的飄逸長髮,所以Millais找她做模特兒,蓋了一個水池,要Siddal躺在水中讓Millais畫她。最後Ophelia完成,而Siddal卻感染了肺炎(到底是畫了多久...)。所以說溫水游泳池也算是相當重要的發明。


因為最近克林姆很紅(我在去巴黎的飛機上看完了Women in Gold電影),有金箔、富麗堂皇的畫像特別容易吸引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伊莉莎白女王的畫像。


這幅Hearts are turmps(紅心是王牌)有吸引到我的嘴角,在畫前面偷笑...
因為看起來下面好熱...感覺如果一台車子開進去,出來會變很乾淨...






接著坐船到對岸的Tate Modern;第一次在倫敦坐船欣賞泰晤士河景。













一走出碼頭,先看到的是莎士比亞圓形劇場...跟星巴克。




 喝杯星冰樂之後,開始參觀Tate Modern,但安迪沃荷或米羅或畢卡索都不是我的菜,這次主打很好逛的gift shop。




Tate Modern很大,於是館方很貼心地設計了一個Meeting Point,讓大家容易約;而且離廁所又近(我就是坐在這裡的椅子等小官上廁所,眼睛四處亂飄才看到這個標誌)
讓我想起小時候混北車時,都跟同學約新光三月站前店右邊的獅子


藝術之旅結束後,小官找到可以同時看到St. Paul Cathedral屋頂以及Wimbledon大螢幕轉播的One New Change頂樓酒吧。離聖保羅大教堂很近,剛好可以走千禧橋!





One New Change的頂樓站滿一堆人,但並非所有人都在看轉播,大部分的人是在享受陽光、啤酒、跟朋友聊天的時刻,夏天對緯度高的歐洲人來說,是很珍貴的禮物,然而,我快被熱死、小官快被太陽曬瞎惹。



英國國旗躺墊美麗得發燙,實在無法專心看比賽。XD




強光把我們趕進樓下的M&S超市吹冷氣、喝產地在格林威治本初子午線的啤酒。



在尖峰時間坐上Central Line好驚人,我們一度擠不上車。密不通風的車廂幸好沒有人散發汗臭味。到了2區的Manor House站,Carol Lo-Yun Chung帶我們去吃(出生25年以來首次嘗試的)土耳其料理,啤酒配烤雞肉羊肉,炭烤味齒間留香,整個份量聲稱“2~3人分享餐",應該要再附註“2~3名亞洲人可吃2~3天”才對。


 Efes是土耳其啤酒,後來發現在英國滿容易看到的。



套餐的配菜,有小米飯,跟烤肉很搭。


份量真的很驚人!!!



烤乳酪,口感很像麵包,QQ的~


他鄉遇故知的感覺真的很棒。


完整體驗土耳其料理,飯後甜點再點了土耳其紅茶配千層派甜點,土耳其的紅茶很好喝,比較接近英式紅茶,而不是台灣紅茶,千層派相當甜,所以配紅茶很搭。



整個太豐盛,加上太久沒見到阿珞,甚麼都可以聊...我們就從7點多吃飯聊天到11點多!!

謝謝阿珞招待!! 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