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Woody Alle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Woody Alle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0月31日

Woody Allen: 《愛情失控點》、《咖啡・愛情》


2015年11月12日,去試映會看了‪ Irrational Man愛情失控點
關於處於抑鬱很正常的年紀的哲學教授,跟花一般美麗純真的女孩,的故事。
結構有點類似Match Point愛情決勝點,但____。(還是不爆雷得好)。
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口味很重,
就像你不敢抽大麻於是試著把自己灌醉發發酒瘋,
從本片可以紮實地感受到自己不敢嘗試的失控快感(Woody Allen選角跟導戲的功力所在)。

在臉書上摘要了幾個感觸:
1. 少一個壞人世界會變好一點(又忍不住想討論廢死)
2. 20's與50's的膽識不太相同;想了很久很久的那種,爆發力可以很驚人。所以不要停止對存在的思考。
3. 三體有類似的文字:人生是由成千上萬的偶然組合而成,如果你的人生目前順遂,要感激機率。May the odds be always in your favor。
4. 執行力是ego及super-ego的分水嶺。(該讀一下心理學惹)
5. 迷戀的人總是盲目,但當你沒有執迷時,就清醒嗎?
‪#‎敬所有想讓世界更好的憂鬱靈魂‬






2015年12月1日,是Woody Allen的80歲生日。
特地股溝他的quotes,意外讀到某個標註來自於他的生死觀,
姑且不論網路上附有名人肖像跟文字合在一起的佳句圖,通常來源信度低,
但因為很喜歡,所以還是把它當了一回事。

二維是平面、三維是空間、四維是時間、五維...我不知道是什麼。
浩瀚宇宙,說不定某個地方(?)四維的時間軸就是倒著走
生命像伍迪艾倫許願的這樣,從衰老到青春到原始受精卵...
出生於養老院、在爸媽的性高潮中死去。

這段話會一直刻在我的心裡,在不同時刻有不同的發作...就像Midnight in Paris。
(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命題)

"The problem is no visiting often and staying long enough."

2014.9.7 小太陽的臉書
[La Belle Époque]
小太陽:妳確定妳要從頭看?30秒內一定會落淚噢。
小官:為什麼?
小太陽:因為會太想念巴黎…
小官:以後能夠再回去的地方,有什麼好哭的。
小太陽:聽妳這麼說,我更想哭了。Because it's not RIGHT NOW.
同一時間,出現以下對白(本劇的開場白)。
Gil and I are totally in the same shoes. Tears dropped on my face.
---------------------------------------------------------------
Gil: This is unbelievable! Look at this! There's no city like this in the world. There never was.
Inez: You act like you've never been here before.
Gil: I don't get here often enough, that's the problem.

2016.9.5 去紐約之前,把擠乳溝的時間拿來看了 Cafe Society《咖啡・愛情》

比佛利山莊的游泳池跟紐約的俱樂部真難抉擇;
巴比的家人每個人都有Woody Allen的影子;
他就是忍不住要虧猶太教的缺乏彈性、猶太人刻板印象的變化形、碎念上帝創造的死亡、嘲諷人生是虐待狂創作的喜劇。


喜歡這部片的步調,也可能是30年代的魅力無窮,
那個希特勒還在光明奮鬥的時候,第二次戰爭尚未到來。
悄悄地劈腿、漫漫地追求、輕輕地傾聽舅舅訴說煩惱、慢慢地將黑金制裁...
在真相或答案浮現之前,跨年倒數親吻之後,
手裡還有時間,懵懵地思索什麼是真愛。

Love is irrational. You FALL in love.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或許不是跟你喜歡的人牽手到永遠,而是他能夠永遠保有當初你愛上的那一部分。於是剎那也是永恆。
#最後一幕是最重的鼓聲
#BlakeLively每次都讓我怦然無法筆墨
#黎明時分的中央公園真美

2016.9.13. 小太陽到紐約。放完行李的第一站: 中央公園

2015年10月5日

[天線] 沒關係,我們都是神經病阿

昨天看了伍迪艾倫紀錄片(PBS American Masters - Woody Allen A Documentary),他40多年來在電影裡的對白一直在問: 人活著的目的是甚麼? 

PBS American Masters - Woody Allen A Documentary 01
PBS American Masters - Woody Allen A Documentary 02






紀錄片的最後他說,他知道他很幸運,實現了很多人生的可望,當個喜劇演員、編導電影、組了爵士樂團還登上大歌劇院表演、拍了很受歡迎的片(其中Midnight in Paris的票房竟然有超過1.5億美元,投資報酬率8.7倍),
「但是為甚麼,我還是有種人生被惡整了的感覺?」

問題永遠沒有被滿足,所以才會一直想對話(寫很多對白)吧。




在安妮霍爾(Annie Hall,本片拿了4個奧斯卡最屌獎項)裡,Alvy Singer(伍迪艾倫飾演的男主角)說: 
『在我們交往之前,我先讓妳知道,我是個悲觀主義者。我認為人生分成兩種:一種是慘劇(Horrible),斷手斷腳、失明、絕症這些都是屬於慘劇,這些人慘斃了...而剩下的人,都是屬於悲劇(Miserable),通通都很可悲...我們每天都應該感謝我們的人生只是場悲劇。』

人活著的目的是甚麼? 也許伍迪艾倫是完美主義者,看著充滿汙點與缺陷的人們(包括他自己),滿是疑惑。







我們都希望自己完美,且討人喜歡,個個是維納斯、個個是阿波羅;但因為我們不是,反而得藉由一堆瑕疵、缺陷、軟弱、甚至邪惡,來讓我們某部分的美麗與善良略顯光亮,以讓他人看見。

所以我們說「缺陷美」、我們說「瑕不掩瑜」。

或許愛情也是藉由讓人心碎而發出光芒,才讓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