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9日

[腰子] Day 2 in London (Part.3): BBC> Piccadilly Circus>National Gallery&Trafalgar Square> Covent Garden>Houses of Parliament

今日是走到腿斷掉的行程
BBC電視台 > Piccadilly Circus > National Gallery & Trafalgar Square > Covent Garden Market> Victoria Embankment Gardens 看溫布頓網球賽> Houses of Parliament >Westminster Abbey and Saint Margaret's Church > China Town吃晚餐 

下午原本要去吃Lonely Planet口袋旅遊書推薦的餐廳Great Queen Street (因為有魚類料理,重點評論是這句: ...,with a small bar downstairs, and the staff is knowledgeable about the food and wined served.),但因為過了營業時間,只好放棄。

就在我們從National Gallery走到Great Queen Street的這一路上,經過了小太陽最喜歡的超級大交叉路口,比Piccadilly Circus的五條多一條! 人潮從"六面十二方"來來去去,非常有擁抱人群的社群感!!




最重要的是Long Acre這條稍微有點斜坡的路,往東北方向通往Covent Garden-好逛好看又好玩的熱鬧區域。 

這位很愛跟路人搭訕的魔術師很好笑。
有一位媽媽推著空的嬰兒車迎面而來(爸爸抱著嬰兒走在更前面),
他故意很驚恐地看著嬰兒車說"小姐~你有發現你的小孩不見了嗎??!"

這位垃圾話很多、時間拖很長想吸引更多路人的街頭藝人,
最厲害的是用下巴頂腳踏車,但他卻把倒立走路放在壓軸,於是我中途沒拍到。
(應該建議他調整rundown...)



這位神情像卓別林、默劇表演走鋼索的街頭藝術師,
算是我看過數一數二厲害的;很樂意捐給他~ :) 



附近還有很多戲院,我好希望我聽得懂comedy!!

推銷員之死好像是今年才有的巡迴表演,有限定期間

由小官來提示大家這是哪齣戲的表演場地呢?

 (答案是卡門!!)


在很老很美的酒吧THE SALISBURY 點炸魚薯條配London Pride,但相比之下Timothy Taylor landlord冠軍風味更豐富。而且其中一位店員好有禮貌又好體貼,我不小心掉了刀子,他馬上主動拿一副新的給我,還拍拍我的背表示沒關係。





連盤子都很漂亮,於是我開始排青豆...

吃飽後,在River Thames北岸找片綠地等國會大廈打燈(夏天要等100年才會天黑),碰巧在Victoria Embankment Gardens有溫布頓轉播,坐我們前方的義大利大叔不時轉頭與我們分享他的情緒, 錦織圭贏了Simone Bolleli 後,他有點失落地跟我們說再見,我好想跟他說沒關係我不是日本人。

接下來播女網比賽但播送訊號不佳,我在這裡睡了第一個倫敦公園午覺。好爽。






國會大廈比照片看起來得還要大、還要壯觀(每次看都覺得本人比明信片好看),每次都好想入內參觀,但經過看到排隊隊伍總是超長...實在很掙扎~T_T



晚上在中國城吃Little Korea(因為想喝熱湯~),隔壁的韓國大叔跟我說了幾句韓文,我只好說I'm Taiwanese;上公車一時找不到oyster card司機要關上車門會提醒我mind the door;坐tube有廣播mind the gap,somehow一定會有某個(些)俏皮(或無聊)的乘客下意識跟著重複一次(某次是愷銓);雜耍型的街頭表演藝人話超多超愛找路人搭話,儘管如此默劇型表演也是大受歡迎。

倫敦的大笨鐘美,人也美。


瑞士室友說她比較喜歡倫敦。:)

[腰子] Day 2 in London (Part.2) : BBC> Piccadilly Circus>National Gallery&Trafalgar Square> Covent Garden>Houses of Parliament

今日是走到腿斷掉的行程
BBC電視台 > Piccadilly Circus > National Gallery & Trafalgar Square > Covent Garden Market> Victoria Embankment Gardens 看溫布頓網球賽Houses of Parliament >Westminster Abbey and Saint Margaret's Church > China Town吃晚餐 

=======================================================================

看過顧爺的書之後再來一次National Gallery看J.M.W. Turner,在畫作前面回味這個畫家的故事,特別親近;可惜40幾號的印象派畫室們最近統統沒開放(哭),只好明年再來了。



顧爺引領我進入英國驕傲Turner的世界之後,剛好有部他的傳記電影上映(still in my to-do-list) ,顧爺書中提到的關係人物跟最具代表性的畫作也都有出現在劇情裡,也幾乎都收藏在我們這次走的3個美術館裡。

現在再去找電影來看,會更有共鳴。(這就是旅行所產生的延續性的愉悅~)





首先最有話題的是,Turner跟早他100多年出生的偶像Claude(法國畫家)的這兩幅畫:迦太基帝國的日出

左邊那幅天空糊糊濛濛的就是Turner向Claude嗆聲致敬的作品,構圖幾乎相同,而且他要求國家藝廊必須把他的畫跟他偶像的放在一起,超級比一比,擺明是想把前浪前輩給推倒。

參考資料1: 顧爺 <這不是你想的藝術書>  (小太陽一口氣看完的推薦。而且值得收藏,可當逛美術館的行前溫習參考書)
參考資料2:本畫旁邊的導覽說明


另一幅一定要集點的畫: Rain, Steam and Speed – The Great Western Railway

這個階段的Turner,裝矇指數更高了。但這幅畫反而是Turner的代表作,英國版的矇那粒沙
可以查到這幅畫的賞析文章很多,大部分都有提到火車前面有隻兔子在跑,象徵著科技與自然的即將失衡、或是兔子代表人類的極限...甚麼的。但我擦了眼鏡再看一次還是找不到那隻兔子。


所以小太陽挑這篇親民不矯情的賞析文,給大家參考:
你應該讀懂的100幅世界名畫›063.雨、蒸汽和速度——開往西部的鐵路


{小太陽的自轉時間}

之前看蘇富比偽畫大師紀錄電影(關於一個靠偽畫賺了18億的畫家的故事,超屌的);藝術鑑賞人員有提到,除了藝術技巧,有時候更重要的是一幅作品當時的歷史意義或背後是否有動人故事,偽畫可以重現藝術技巧,但"時間"是怎樣都無法仿造的。這就是真跡的價值(雖然講再多,這些鑑賞人員或藝廊經紀人也是在拍賣會上把炒畫當炒房、沾染油墨銅臭味...也不是多麼的超然聖潔)。

所以我自己的閒來沒事的領會是,或許是因為英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工業革命至此展開,Turner畫出來的天空,是藍天混著蒸汽煙霧、雨、與速度感的空氣,就像當時的人可能對機械化帶來的效率與大量生產既是充滿希望(因為畫面還算明亮)卻也茫然,英人看到這幅畫會很入心,"這就是現在的英國!而且還下雨!"

這就是畫作本身代表的時間意義,天時地利人和對了,你這張就大賣了!!

"時間的意義"再打個比方,如果台灣70年代,有個叫做爸爸囉嗦畢卡索畫家,用他的3D變2D的拼圖畫風畫了一個駝背頸椎微凸的年輕人,人們大概就認為"喔~這主角可能是站沒站像的不良少年吧,誰在乎呢...畢卡索請你好好上美術課好嗎...";但這幅畫若是出現在現在,那就入心了,大家一看就是"唉呀~低頭族...年紀輕輕就會長頸椎骨刺阿,全身軀體支離破碎的意境,譬喻得非常到位...這可是大師級的藝術作品呀!"

大概就是這樣吧。

{以上,自轉完畢}

National Gallery收藏的畫從13~19世紀,跨很多時期。但聖經故事+文藝復興古典畫派(15世紀左右、最紅的就是忍者龜主角的那幾位畫家: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那類,小太陽在義大利 Uffizi Gallery一次看太多,有點膩了,所以這次專攻18~19世紀的浪漫派跟印象派。

40幾號的印象派畫室們都在閉關,所以這次我最喜歡的是這間32號畫室(也最大),作品不完全是依照畫家而排在一起,但要找到Turner不會太難,站遠一點看下面這兩幅,可以明顯看出他的風格還滿一致的。


Turner雖然被貼標在風景畫+浪漫派,但他又不像雷諾瓦Renoir那樣粉嫩的用色、愛畫有腮紅的美少女,讓人有戀愛的感覺;而是有點多愁善感的味道,雖然傳記電影找了蟲尾先生來演,但從他的自畫像(收藏於Tate Britain) 看起來本人還挺嚴肅的。他的朦朧畫風在當時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但有衝擊力就會有影響力,正因此帶給印象派畫家很大的啟發。

舉例來說,Turner畫的The Scarlet Sunset 日落(1830-1840)


下圖是Monet Claude莫內的印象。日出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1872)
印象派的命名就是從莫內這幅開始,但當初是別人取來嘲笑諷刺的意思-只是畫個印象而已。

兩幅有夠像的!!!! 



難得想寫下這些心得,是因為這樣的聯想(來自顧爺的薰陶),讓看畫這件事情變得有趣多了。

在美術館的各個角落,還有很多看起來像小學或幼稚園的小朋友,老師比手畫腳地講故事,問問題的時候(好像都是請小朋友看畫聯想情境),好幾個小朋友都像妙麗一樣愛舉手。感覺好像在玩遊戲。
藝術如此親近又不做作,這樣的美學教育多好呀。



英國最棒的一點是,大部分的知名博物館或美術館,跟公園、或國民教育一樣,是免費的;這點我覺得好了不起。
所以離開前,希望大家一定要捐款,讓這麼棒的場館與藝術收藏,永遠經營流傳到下一世紀吧。









[腰子] Day 2 in London (Part 1): BBC> Piccadilly Circus>National Gallery&Trafalgar Square> Covent Garden>Houses of Parliament

今日是走到腿斷掉的行程: BBC電視台 > Piccadilly Circus > National Gallery & Trafalgar Square > Covent Garden Market> Victoria Embankment Gardens 看溫布頓網球賽> Houses of Parliament >Westminster Abbey and Saint Margaret's Church > China Town吃晚餐 


BBC竟然就在我們住的Hostel旁邊。於是先去朝拜聖地了。






走進BBC大樓東張西望,外頭還有一個主播台,不知道是錄影用,還是展示用。反射神經的OS是小太陽是否可以繼擔任(?)緯來體育新聞主播後,躍上更有影響力的國際舞台。


不過親切的工作人員沒多久就前來戳泡我的幻想對話框,問我是否有預約參訪或需要甚麼協助。若沒有登記預約參觀是無法進去更裡面的辦公區(出入要刷門禁卡)。不久之後看到一群貌似高中生參訪團排隊準備入場,感覺會很有趣,下次一定要排這個行程。



{補充}

在整理這篇腰子期間,剛好看到一則有點擔憂的新聞報導。近期是英國政府預算編列期間,除了不久前BBC裁到1000多名員工之外,政府打算縮減BBC的編制與預算經費,而引發很多英國名人-包括史上最不帥但身體素質與武打表現極佳的007 Daniel Craig、在莎翁情史電影裡演五分鐘伊莉莎白女王就抱走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簡直是給Kate Blanchett難堪的Judi Dench、用八本書打開全世界想像力的J.K. Rowling…等,當然還有更多好萊塢名人,都聯署寫信給英國首相,聲援BBC!

Leave the BBC alone, Hollywood stars and TV presenters tell DavidCameron

BBC恐面臨經費刪減與重組!大咖明星發聲搶救

BBC總裁反駁政府削減公司經費提議

 

我覺得信裡的這段說得很好:
大咖明星致函給首相卡麥隆的信中寫道,「儘管 BBC 並不完美,但它仍是催生創意發展的組織。英國的創意經濟正蓬勃發展中,而且也獲得了空前的成功,BBC 正是英國創意產業的核心。BBC 在國內受到人民的信任與愛戴,在國外更是受到大家的羨慕,消滅 BBC 就等於是消滅英國一樣。」。

媒體數位化發展(電視收視率下滑)、BBC是否不應該製作商業節目等確實都值得討論,但若只從獲利營利/收視率來決定媒體的價值或存廢(或資源怎麼分配),那台灣早已讓大家學到教訓,痛切地感受甚麼叫做回不去的遺憾。

國家供養專業客觀負責任的媒體(特別是新聞媒體),是在提供民眾選擇維持民智或判斷自由(我覺得判斷自由比言論自由更重要)的權利2014BBC在處理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議題時,為了不影響公投,選前報導期間BBC堅持中立客觀原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更不用說BBC製作出多少優質的電影(Sherlock捧紅BC,讓英倫性格小生風潮重新席捲全球)、影集、綜藝節目等,為英國甚至可以說全世界的不安定的靈魂們,催生出難以斗量的創意能量。

我忘記從甚麼時候開始,除了篩選水平高的朋友分享的新聞或社論之外,我只主動閱讀關鍵評論網跟BBC中文網的時間;台灣媒體浪費我的生命也就罷了我只要想到他們浪費社會資源我就上火。打開MOD除了電影幾乎都是看BBC entertainmentFOX HD等頻道。

保守黨豈止是消滅英國,根本是消滅小太陽的小宇宙()
Cross fingers for BBC.

{以上補充完畢,讓我們繼續往南走}

Piccadilly Circus位在倫敦最熱鬧的區域之一,五叉路口,所以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經過,但今年度首回報到,小太陽溫故、小官知新,還是很認真地攝一下。






很大一片彷彿無接縫曲面的LED廣告螢幕,好幾個品牌廣告固定在上面,也因此Piccadilly被比喻成倫敦的時代廣場
(看到麥當勞的Mobile APP互動廣告,職業病發作地側錄)



除了Piccadilly Circus、紅色公車,紅色電話亭也是相當容易獲得的icon,看似光鮮亮麗,但強烈建議肺活量不佳的人不要輕易走進去拍照,裡頭像是煮了100年的臭豆腐。



National GalleryHaymarket路上,會經過很多家戲院,不趕時間就東晃西晃探頭探腦進去拍照。







National Gallery前的Trafalgar Square超寬廣,加上有打敗法國國民偶像拿破崙的英國民族英雄Nelson將軍紀念柱在此,教人特別容易熱血亢奮,所以這裡就像台北的自由廣場,許多示威遊行常常是從這裡開始。







紀念柱底座的浮雕刻的話: ENGLAND EXPECTS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
真叫人百感交集(來歐洲真的很容易被范仲淹附身啟發關於國家意識與民族主義的思考)

而來這裡的觀光客,熱血則是用在挑戰四十四隻石獅子的繞口令
因為幾乎沒有可以腳踩或手扶的施力點,我們必須用極強大的核心肌群+臂力+臀肌(其實我根本沒有這種東西)+無視他人的厚臉皮(這我倒是很多),才能努力爬上這個高台站在獅子前面。


(事實上,我們是個別蹬上去後,上半身掛在高台上動彈不得,由下面那個快要笑死的人幫忙用力頂對方的屁股,才有辦法爬上去)

(這個爬到獅子頭的熱血男兒真的太誇張了)

跟獅子頭相比,Nelson將軍紀念柱更是像蘇志燮歐巴般地高不可攀...


只能用Gopro空拍,輸出大海報放在這裡給大家聞香...
**往裡面走,還真的是咖啡店跟(很乾淨的)廁所呢。(笑)



 To be continued...